博链财经

有人研究了所有巴菲特写给股东的信,写了一本书

钱吧资本 2020-02-25 21:53 2346

在变幻莫测的未来面前,从书籍里获得的“智慧”。

来源:远读重洋(ID:readabroad)

北京时间22日,“股神”巴菲特在伯克希尔-哈撒韦公司官网,公布了2020年度致股东公开信。

这封公开信长达14页,主要讨论的是伯克希尔-哈撒韦公司2019年的得失,给伯克希尔-哈撒韦公司的股东们,解释2019年到底发生了什么。

总的来讲,截至2019年底,伯克希尔-哈撒韦公司持有股票总市值2480.27亿美元,盈利125%。公司前五大持仓中,绝对收益都超过100亿美元,而且收益比例也均超过100%。

当然,这封信也是世界各地的投资人学习的上佳资料,因为巴菲特本人从来没有写过一本讲投资的书,唯一能让我们窥见“股神”脑中秘密的,就是他给股东的那些公开信。

从最新的这封公开信当中,我们可以看到什么呢?简单地总结就是一句话:“股神”的基本原则,毫不动摇。

一、一个专门研究巴菲特公开信的股东,写了一本书

提到巴菲特的基本原则,就要提到一个人、一本书。

这个人的名字叫做杰里米·米勒(Jeremy C. Miller),他是伯克希尔-哈撒韦公司的一位长期股东。

这位股东特别注意阅读巴菲特给股东写过的所有的信。杰里米·米勒翻阅了巴菲特从20世纪60年代起直到现在的大量信件,把这些信件当作巴菲特写的“投资教科书”。

杰里米·米勒(右)和巴菲特

他研究了那些信件之后发现:虽然市场瞬息万变,但是巴菲特的这些基础投资理念,几十年来却都没有变过。他把这些基础投资理念叫做“永不过时的指导”。

后来,杰里米·米勒专门写了一本书,细致地讲解了他对巴菲特公开信的研究成果,这本书的名字叫做“Warren Buffett's Ground Rules”,目前没有中文版,我们可以把它翻译成《巴菲特的基本原则》。

杰里米·米勒的这本书,给了我们一把解开“股神”公开信的钥匙。

下面,我们就逐一拆解一下,揭示藏在巴菲特股东公开信背后的投资理念。

1. 基本原则一:永远不去预测市场

作者告诉我们,巴菲特很早就宣称过,自己根本没有能力预测整个市场的走向。他在书里举了一个例子。

某些合伙人给巴菲特打电话,说某某股票将会像几个月前那样持续利好,应该赶紧买。但是巴菲特对他们的提议,实际上是不屑一顾的。

巴菲特曾说:“如果他们在2月份就知道道琼斯指数在5月份会达到865点,那他们当时为什么不让我进场?如果合伙人三个月前不能预测道指的走向,那他们凭什么觉得自己突然之间具备了预测能力?”

换句话说,巴菲特不仅不喜欢自己去预测市场,也无法忍受那些“擅长”预测的人,尤其是在市场趋势出现之后发表马后炮观点的合伙人。他把这种看法称作“偏见”。

虽然这么叫,但巴菲特在2020年度致股东公开信中,再度声明了这个“偏见”。

信中表示:“我从来不喜欢玩预测利率的游戏,因为我们不知道未来一年、十年或三十年里利率的平均值是多少。未来股价可能发生任何变化。偶尔,市场会出现暴跌,幅度可能达到50%甚至更大。”

他还在信中说,那些喜欢在“预测市场”这个问题上发表意见的权威人士,恰恰透露的更多的是他们自己的信息,而不是关于未来的信息。

2. 基本原则二:投资“深度价值”

投资不看市场趋势,看什么呢?看的就是“深度价值”。这条原则也就是著名的“价值投资原则”。

作者认为,巴菲特所谓的“深度价值”,就是那些产品过硬、经营有方,但是又很不起眼的公司。一旦发现这样的公司,他就会开始比较这个公司的实际资产和市场估值。如果市场估值过低,那巴菲特就会毫不犹豫地出手,买那个公司的股票。

巴菲特曾经说过:“我们买卖股票,不是基于对市场前景的看法,而是要基于对一个公司前景的看法。”

比如有一次,巴菲特发现了一家默默无闻的公司,名叫“桑伯恩地图”。这家公司做的事情就是给美国的每个城市画地图,而且他们的地图可以精确到每栋楼。巴菲特认为当时的市场严重低估了这个公司的价值,所以他就大量买进这家公司的股票,最后大赚了一笔。

在2020年度致股东公开信中,巴菲特讲到了什么样的企业才值得收购。他提出了三条标准:

第一,该企业的净有形资本必须取得良好回报。

第二,该企业必须由能干而诚实的管理者管理。

第三,该企业必须以合理的价格买到。

在现实中,符合这三个要求的大型收购机会很少。不过巴菲特觉得这也没关系,他宁愿等待好的机会,也不会对不好的机会出手。

他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:“只有面对真正的好球时,我才会挥杆打一球”。

3. 基本原则三:放长线,钓大鱼

作者告诉我们,在衡量公司业绩的时候,巴菲特从来不关心短期结果。他认为,三年是衡量一个公司业绩的“最短期限”,他曾经建议投资人,最少要关注一个公司最近五年的业绩。

那么,巴菲特手下的伯克希尔-哈撒韦公司的长期情况又是如何呢?根据最新的财务报告,从1965年到2019年,伯克希尔-哈撒韦公司每股市值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0.3%,是“标普500”增长率的2倍多。

如果在把这个“长期”的时间延长,从1964年到2019年,伯克希尔-哈撒韦公司的市值增长率是的2744062%,也就是增长了27440倍多,这个数字十分令人吃惊。

在2020年度致股东公开信中,巴菲特再次说明“放长线、钓大鱼”原则的好处:它不仅有利于增加成功投资带来的收益,也有利于减少失败投资带来的问题。随着时间的流逝,一些错误的、失败的投资,可以被“治愈”。

背后的道理是这样的:当最初进行一笔投资之后,随着时间的流逝,经营得好的企业倾向于获取更多机会,让投资者继续投资。反过来,那些经营糟糕的企业往往进入了一个停滞不前的状态;在那样的状态中,伯克希尔-哈撒韦公司运营它们的资本,占总资本比例就越来越小,总的来说并不亏。

巴菲特在信中举了一个“极端例子”。1965年初,巴菲特获得了一家纺织公司的控制权,但是不久纺织业务就陷入困境。因此,在一段时间内,不赚钱的纺织资产对他们的整体回报造成了巨大拖累。

但是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,他们收购了一批“好”的企业,比如被巴菲特称为“超级明星”的保险行业。这个转变让不赚钱的纺织业规模不断缩小,只有一小部分资本被它占用,总体仍旧是获利的。

巴菲特在信中把收购称作“婚姻”——开始或许是充满憧憬的,中间或许是磕磕绊绊的,但是结尾是怎样,还是要靠时间来告诉我们。

4. 基本原则四:业绩的好坏,要知道跟谁比

巴菲特很早就说过:业绩是相对的。相对的意思,就是有合适的比较对象。

那个用来比较的标杆,就是可以看成“风向标”的美股几大指数,比如道琼斯指数、标准普尔500指数等。

作者告诉我们,巴菲特曾经视道琼斯指数为标杆,并以跑赢道琼斯指数为目标。

如果某一年道琼斯指数下跌了10%,而他的投资只跌了5%,他就认为自己获得了胜利;反过来,如果某一年道琼斯上扬了25%,而他的投资只增长了20%,他就觉得自己失败了,坚决不会为此庆祝。

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巴菲特2020年度致股东公开信是以一个“比较”开头的。比较的对象,是另一个美股的“风向标”——标准普尔500指数。

在2019年度,伯克希尔-哈撒韦公司每股市值的增幅是11.0%,而标准普尔500指数同年的增幅高达31.5%。换句话说,在2019年一年里,巴菲特跑输了20.5个百分点,这个业绩是糟糕的。

但是,我们刚才已经提到,从1965年到2019年,伯克希尔-哈撒韦公司每股市值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0.3%,是标准普尔500指数增长率的2倍多。这样看,巴菲特仍然是赢家。

5. 基本原则五:复利

巴菲特在给合伙人讲解投资基础时,总会谈到他最喜欢的概念:复利收益。他画过一张“蓝图”,告诉合伙人金钱增长的速度是多么惊人:

“假设投资10万美元,年收益是4%,那么10年后你会得到148024美元;按照同样的收益率,30年之后,这个数字会飙升至324337美元。如果把收益率增加到16%,那么10万美元在30年后将增加到850万美元。”

反过来,巴菲特也曾经告诉合伙人,费用、税收等其他被忽略的因素,可能会让财富大幅缩水。

总而言之:微小的变量在长期也能带来巨大的变化。

二、巴菲特投资理念给予的启示

如果我们把角色颠倒过来,不从“投资者”的角度看巴菲特的这些“基本原则”,而是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思考,这几条原则也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。

最主要的启发就是,因为我们现在社会的节奏很快,盈利的节奏也跟着加快了,很多企业都想“挣快钱”,希望把短期的盈利最大化。

但是,根据巴菲特的这些基本原则,我们可以看出,一个公司想要真正获得好的发展,长期利益才是最主要的。

联合利华公司,就是个很好的例子。

几年前,联合利华给自己规定了一个长期目标,要向世界上最贫困的10亿人口,出售最实惠、最健康的商品套装。

为了专注这个长期目标,联合利华甚至停止了季度利润报告制度,当时公司的股票价格也在一个月内下跌了6%。

但是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,联合利华的股价很快就超过了所有竞争对手。现在,联合利华的股息已经连续增长了七八年,相比十年前,股东的回报率翻了将近三倍。

不光对企业,对个人也是一样。正如同企业的“挣快钱”,很多人也在梦想一朝就改头换面、改变命运。但是,到底是什么在阻碍我们的梦想呢?

美国著名的临床心理医师和神经治疗师、2015年美国应用心理生理学和生物反馈协会年度大奖获得者玛丽·斯温格尔,曾经给很多孩子做过脑电波检查。

她惊讶地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:根据脑电波情况,很多孩子应该具有极高的创造力水平和创新能力,拥有此类特征的孩子,一般能够获得很大的成就。但是,这些孩子日后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创造性,也没有任何成就。

为什么呢?玛丽·斯温格尔后期的跟踪研究显示:那些有“创造力天赋”孩子的创造力,在沉迷电脑游戏之后,就会消失。她把这种现象叫做被数字技术“劫持”。

孩子是这样,那我们成年人呢?如果我们每天下班以后都在刷剧、购物、聊天,如果我们每天平均200次以上打开手机,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在被一些东西“劫持”呢?

巴菲特的基本原则提醒我们,或许最应该问自己的是这些问题:什么东西值得我们“长期持有”呢?什么东西拥有“深度价值”呢?我们如何能最大程度地改变某个“微小的变量”,享受“复利”的收益呢?

我无数次提到巴菲特的生活状态,他总是埋头书海。他读的书,比我们想象的都多。书籍给他提供了稳定的、整体的、源源不断的知识来源。更重要的是,书籍给他提供了“智慧”。

我大胆地猜测:如果我们问巴菲特本人,有没有什么投资,在任何什么时间,对无论什么人都有效。那他很可能会说:多读书,读好书。

在变幻莫测的未来面前,从书籍里获得的“智慧”,或许就是对我们自己最好的投资。

声明: 博链财经网站和App所发布的内容,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微信公众号:boliancaijing。

钱吧资本

钱吧资本,官网:qianba.com

57 篇 作品
15.26W 总阅读量